西安美术馆公共教育艺术素质教育讲堂
2025教育季
中国古代名家山水珍品展
西安美术馆馆藏日本二玄社复制品
展览时间:2025.04.29 - 06.10
展览地点:西安美术馆二层3号厅
主 办:西安美术馆
随着城市功能的迭代升级,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角色日益重要,公众对高品质文化服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不仅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更是提升市民艺术素养的关键途径。 自2014年起,西安美术馆精心打造的艺术素质教育讲堂应运而生。十一年来,该讲堂不断创新教育形式,通过馆校合作、艺术大讲堂、艺术长廊展示、艺术沙龙研讨、艺术工作坊实践、美术馆之夜主题活动,以及特色艺术展览等多元化形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美育体系。这些活动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各大专院校师生、中小学群体、家长及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参与,收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西安美术馆艺术素质教育讲堂不仅成为市民提升艺术修养的重要平台,更在推动城市美育事业发展、助力文化繁荣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本次“西安美术馆公共教育艺术素质教育讲堂2025教育季:中国古代名家山水珍品展”,将西安美术馆馆藏日本二玄社绝版高仿的中国历代山水名作集中展出,展品跨越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皆为各时期大师的经典之作,将全方位呈现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审美意识与艺术形态。
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描绘主体,简称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分支。其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至隋唐时独立成科;五代、北宋时期发展成熟,逐步形成丰富的技法体系与艺术风格。传统上,山水画依画法风格,可细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类别,每一种风格都承载着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审美追求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珍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山水美学之旅,期待观众从中领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厚底蕴与永恒魅力。
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中国山水画历经变迁、传承、扬弃与整合,不断发展演变,从内容到形式,从内涵到外延,逐渐形成如今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本次展览荟萃众多经典名作,其中,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细腻笔触再现历史场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尽显山川雄浑壮美;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其前段《剩山图》珍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整幅作品以长卷形式绘就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堪称水墨山水典范;明代仇英的《桃源仙境图》(现藏天津博物馆),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梦幻之境。这些展品串联起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完整呈现其历史演变轨迹。展览期间,还将通过作品展示、专业导览、深度讲解、现场临摹等多样化的公共教育活动,让大中小学生及广大艺术爱好者不仅能近距离欣赏古代经典佳作,更能深入感受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墨韵流转,丹青传情!让我们共赴西安美术馆,漫步于千年画卷之中,在笔墨勾勒的山水意境、人物风华里,细细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绘画艺术的深邃智慧,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美学对话。
西安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2025年4月
部分展出作品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55.9×81cm 纸本,大青绿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 董源
《溪岸图》 220.3×109.
2cm 绢本,设色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手卷,纸本,水墨 33×636.9cm
前段《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藏
后段《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王蒙
《具区林屋图》 68.7×42.5cm 立轴,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175×66.7cm 立轴,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清 王原祁
《仿王蒙夏日山居图》 96.5×49cm 立轴,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